临淄有个大虎山!胜利炼油厂的都知道……
春节过后,我回到了曾经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胜利炼油厂的生活区。一进胜利路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多么的熟悉,多么的亲切!
临近大虎山,脚步情不自禁地、缓慢地拾级而上,踏在青石台阶上,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……
四十多年前的情景就在眼前,那时的大虎山十分荒凉,满山裸露的青石切齿狼牙,在碎石缝里长着几棵营养不良的杂草,山上没有一棵像样的树。唯一能上山的那条羊肠小道若你不仔细辨认,一会儿就找不到了,脚下的碎石让你无法落脚,荆棘酸枣刺时不时刮着衣服,要有“爬雪山、过草地”的毅力才能上一次山。
进入八十年代,胜利炼油厂的建设有了飞跃性的发展。原油加工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多,生产装置改扩建速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,原油加工主程序的常减压装置从一常、二常到三常了,那还有一套裂解装置建在了乙烯现场呢。许多石化建设公司云集在大虎山下,建设突飞猛进,高大挺拔的炼塔、整齐有序的罐区、纵横交错的管线,十里油城在淄河岸边拔地而起。
随厂而建的胜利炼油厂生活区也在不断的扩大,居住人数过万,一区、二区、三区、四区等生活区错落有致坐落在或平坦的谷地或缓缓的山坡上。后来建的没办法起名了,于是人们顺口就是名:“一区半、二区半、七栋楼、厂长楼、大沟、新村、山北”等等、等等……外地人听了一头雾水,本地人却感到格外亲切。
这里的百货大楼在方圆几十里开外都有名,货全、新颖、价实,周边来逛商店的人比赶集还热闹。那时候的商店不光销售,还管着到处采购,我同事的岳丈是第十三副经理,您说生意能不红火吗?这里有两个农贸市场,老乡卖的是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或五谷杂粮,纯天然无污染绝对绿色的,从早晨到晚上买卖络绎不绝。
生产装置区域大了,居住的职工、家属多了,这个相对独立的“小社会”五脏俱全,社会功能全有本单位掌控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领导开始琢磨着规划建设休闲娱乐设施。先是从绿化大虎山开始,厂团委组织以团员青年为主体、广大职工参与的义务劳动大军,利用节假日和休班时间开石挖坑、修整梯田、填土造地,夏天顶烈日,冬日冒严寒,铺设管线引水上山,背土上山造地植树,上山的四条路全不修成青石台阶和水泥路,在山腰和山顶修建了凉亭和观景台,在山下建设了“世纪风帆”主题公园和园林式的小观园以及桃花峪风景区,以此陪衬大虎山的秀丽风光。
大虎山的风景如此壮丽非凡,真的来之不易,胜炼人的开拓精神可歌可泣,这一山一水都浸透了胜炼人辛勤的汗水,这一亭一台都是胜炼人聪慧的结晶,这一台一阶都彰显着胜炼人奋斗不息的精神
站在大虎山的最高处,凝望着这历史性的纪念碑,那成百上千人开山铺路、背土上山、挑水栽树的宏大场面又浮现在面前。这里面有我的身影,也有同事们的身影,还有厂里那些老领导的身影……
大虎山,在胜炼人的心中就是一面旗帜。她永远激励着胜炼人砥砺前行!
每当从远方归来,只要看见大虎山,心里就踏实了,她是母亲的象征。
每次登山总走走停停,不时驻足眺望,十里油城尽收眼底,那巍巍的炼塔、纵横交错的输油管线,还有铁石站那成排的银灰色油罐车,象巨龙一样的火车轰轰隆隆的行驶在铁路线上。心中充满着无限的自豪,我无悔,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!
极目远方淄河两岸的万亩良田和稷山上马莲台的雄姿,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,为能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而欣慰。
如今年迈再登大虎山,心里就象倒了“五味瓶”。炼油厂生活区由于地理位置特别,登大虎山曾经是“胜炼人”得天独厚的休闲消遣方式,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都会悠然登山。
当年是连蹦带跳的越登。今天却是喘着粗气、费劲的蹒跚,脑海里是满满的回忆和感叹,没有了当年运动的喜悦。
要是能再回到当年该多好呀,我还会那样轻松愉快!
追忆那艰苦奋斗的岁月,让记忆定格在那火红的年代,定格在大虎山的秀丽精美中。
山门的“牌坊”依旧庄严肃穆,斑驳、脱落的油漆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。
门口的石狮子,象是老朋友又见面了。它好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……
再见了,可爱的大虎山!
再见了,可爱的石狮子!
只要回油城,我还会来看你们的!
因为心在、情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