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临淄信息港 > 热点资讯 > 临淄新闻 >  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,出自山东临淄,最后一件是镇馆的国宝

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,出自山东临淄,最后一件是镇馆的国宝

发表时间:2019-09-25 19:54:49  来源:临淄信息港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,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所在。久远深厚的历史在临淄孕育了灿烂的齐文化,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。今天为大家展示的这一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,都出自临淄,每一件都十分珍贵。第一件是春秋时期的铜甗(yǎn),这是一件蒸煮食物器...

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,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所在。久远深厚的历史在临淄孕育了灿烂的齐文化,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。今天为大家展示的这一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,都出自临淄,每一件都十分珍贵。第一件是春秋时期的铜甗(yǎn),这是一件蒸煮食物器,大体相当于今天的蒸锅——上层的甑相当于蒸笼,中间有透孔的篦子,下层的鬲用于盛水。这件形状怪异而有“喜感”的青铜器,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?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铜敦,高度是16.5厘米,是用来盛放黍、稷类食物的器皿,盖上盖有保温的作用。不过切记,它的正确读法是铜敦(duì)!这一件青铜器估计见过的人不多,因为它的结构十分特殊,比较少见。学者们根据其形状,干脆称之为“舟形器”,椭圆形,口径最宽处约20厘米。这是一件盛食器,属于春秋时期。虽然看上去锈迹斑斑,但它的工艺实际上很精美,中间的隔梁是透雕的风格。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兽形柄灯,高21.4厘米。此器下方的兽形灯座令人印象深刻,这家伙蹲坐着,面貌凶恶,上身直立,双爪举着灯盘,屁股下面还压着五条盘蛇!战国时期的雁足灯,高36厘米。这个雁足不仅十分粗壮,而且整体上很写实。战国时期的高柄盖豆,高42.5厘米。铜豆的作用很特殊,它是一种礼器,专门用于盛放酱菜。这种器物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,但盛行于春秋。在古墓中,常常成对出现。这件带有长柄的器物“乱入”了,它不是先秦的,属于汉代,称“刁斗”,是一种炊器。考古学家认为它是用于军旅的,属于“户外用品”。这件器物厉害了!大凡到过临淄,去过齐文化博物馆的人,几乎没有不认识它的。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铜牺尊,酒器,高28.3厘米,长46厘米,重6.5千克。此器造型工艺繁缛华丽,是齐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这件牺尊整体仿牛形,由头、颈、体、盖四部分分铸组成。脑袋和躯体的结合处在脖子上端,合缝处被项圈自然遮掩,项圈宽1厘米,原本嵌有16枚银珠。器盖的造型是一个扁嘴的长颈禽类,它的脖子向后反折,形成半环形盖钮。牺尊的头顶及双耳间至鼻梁上端,镶嵌着绿松石;眼球是墨晶石;眉宇间嵌着7枚相等的长方形绿松石片。

除腹部以外,牺尊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几何形云纹。如果你去临淄旅行,别忘了到齐文化博物馆一睹牺尊风采。

编辑:未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