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不舒服,别大意!看了这篇,一步到“胃”
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超负荷的工作,饮食及睡眠不规律,很多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胃部疾病。这时候医生会建议大家做些胃部检查。
上腹部不适常见的检查手段有上腹部B超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胃镜等。前两者很多人都能够接受,但是胃镜检查却经常是个谈起就色变的话题。
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贾振林就针对胃镜检查的几个问题向广大听友做了系统、清晰的介绍。
左: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 贾振林
右:主持人 萧 桐
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本期节目视频
做胃镜能查出哪些病?
(1)食管炎:一般在内窥镜下将食管炎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三类。
(2)食管溃疡:糜烂是指食管粘膜有上皮组织缺损。如果病变达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,称溃疡。
(3)食管静脉曲张:食管静脉曲张在内窥镜下呈蓝色或青色,形态呈蛇形或半球形,沿食管长轴分布。
(4)食管癌。
(5)胃溃疡:胃溃疡基本形态的特点是粘膜缺损,溃疡底部盖有白色苔,边缘有水肿、充血等炎性反应,并可出现向溃疡集中的粘膜皱壁。
(6)胃癌:它一方面可以发现早期胃癌,同时又能鉴别良性和恶性溃疡。它也可以确定胃癌的类型,并可追踪观察癌前病变。
(7)十二指肠炎:在内窥镜检查时可见粘膜充血、水肿、粗糙不平,点状出血、淤点或淤斑,点状或者斑片状糜烂,粘膜可见血管显露或者是粗大皱襞及结节。
胃镜下各类胃炎有何特点?
胃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,但是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比较类似,为了更好地确诊疾病类型,我们常用纤维内镜作为胃炎的诊断,根据胃镜下的胃粘膜表现以及胃粘膜的病理改变,判断所患胃炎的类型,那么各种胃炎在胃镜有什么特点?
慢性浅表性胃炎:胃粘膜主要为红、白相间,以红为主,或轻度花斑样改变,轻度充血、水肿,有时可见到轻度的新、旧出血点。
糜烂性胃炎:胃粘膜充血、水肿较明显,伴有点、片状的糜烂。胃糜烂可呈两种形态,一为完全型,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粘膜隆起,糜烂中心为灰白色坏死物覆盖,边缘隆起、充血。另一为不完全型糜烂,病变位于平坦粘膜上,呈点、片、线状或不整形,其中心为红色新鲜出血或棕色陈旧出血,伴白苔或黄苔,周围呈红晕。
胆汁反流性胃炎:胃镜检查见粘膜明显水肿、充血、粗糙、脆弱,表面较污浊,附有黄绿色的胆汁,粘液湖内含有大量胆汁。
疣状胃炎: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。胃粘膜主要为痘疹样或天花疹样改变,形象地说像肚脐眼样隆起,直径约0.5厘米左右,好发于胃窦,其次是胃体下部。多散在分布,数目多少不一。
萎缩性胃炎:胃粘膜红、白相间,以白为主,范围可大可小,也可呈片状分布,粘膜下血管网透析可见。胃粘膜皱壁变细变薄,有时在粘膜上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细小颗粒。
更多相关知识
点击阅读原文
观看节目视频吧
